油水分离器图解|油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2023-08-27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分离装置涉及压缩机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气液分离效率高、能够满足产品变工况需求的油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分离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混合气体依次流经的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一级分离结构与进气口连通,一级分离结构包括若干相连通的流道,且相连通的流道方向相反;二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一级分离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三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二级过滤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混合气体由出气口排出;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分离的油体通过回油口排出。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水分离器图解

在离心压缩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油分离器为双级油分离器,双级油分离器的结构简单、易加工,但对于大流量、低流速的工况,分离效率低,易发生“跑油”现象。采用旋风式的三级油分离结构,通过三级分离,有效提高离心压缩机润滑油气液分离效率。但其旋转叶片为空间螺旋结构,加工困难、成本高,且为了保证气流沿着旋转叶片螺旋上升均匀,装配时,在整个螺旋流道上,需保证螺旋升角α与实际装配效果一致或接近,装配难度大。此外,随着离心压缩机运行工况变化,尤其是运行高、低压工况时,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间压差大,油分离器进、出口间压差随之增加,混合气体流速增加,为了保证分离效率,需降低混合气体流速。而旋风式三级过滤结构的一级分离原理是离心式分离,并不能起到降低流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效率高、能够满足产品变工况需求的油分离装置。一种油分离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混合气体依次流经的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若干相连通的流道,且相连通的流道方向相反;所述二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一级分离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所述三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二级过滤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混合气体由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分离的油体通过所述回油口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环形的导流板,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导流板之间、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均形成轴向流道,相邻的轴向流道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导流板在壳体底端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回油口包括一级回油口,所述一级回油口设置在壳体的底端且与轴向流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端内侧面设置有碰撞分离结构,所述碰撞分离结构为环形的圆弧凹槽结构,所述圆弧凹槽结构设置在两轴向流道相连通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轴向流道数量为2~6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轴向流道的宽度相等或从外向内渐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级过滤结构设置在一级分离结构内侧,且形成二级过滤流道,所述二级过滤流道与最内侧的所述轴向流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级过滤结构包括外支撑圈、内支撑圈和第二气液过滤网,所述第二气液过滤网设置在外支撑圈与内支撑圈之间,所述外支撑圈、内支撑圈上均对应开设通孔形成所述二级过滤流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级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二级过滤结构上方,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流经二级过滤结构的混合气体由所述三级过滤结构过滤后由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回油口还包括三级回油口,所述三级回油口设置在三级过滤结构下方的壳体底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端的内侧面为下凹的圆锥面油水分离器,所述三级回油口开设在圆锥面的顶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级过滤结构包括第三气液过滤网和压板组件油水分离器,所述压板组件设置所述第三气液过滤网的轴向两端,用于固定所述第三气液过滤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组件包括环形压板和条形压板,所述环形压板设置在第三气液过滤网的两端面外缘,所述条形压板设置在第三气液过滤网的两端面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壳体的顶端内侧面且环绕出气口处设置有环形阻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阻油槽设置有多个,且环绕出气口的壳体顶端内侧面,由外向内倾斜向上设置,使得多个环形阻油槽形成升角结构。上述油分离装置,离心压缩机运行高、低压工况时,一级分离结构起到降低流速的效果,满足离心压缩机运行时工况变化的需求,适用范围广。采用降速式碰撞分离和过滤分离相结合原理,能够有效分离制冷剂气体、润滑油的混合气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油分离装置剖视图的尺寸标注图;图3为本技术油分离装置的三维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油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10;进气口111;一级回油口112;三级回油口113;法兰120;环形阻油槽121;出气口122;筒体130;导流板210;轴向流道220;碰撞分离结构230;外支撑圈310;内支撑圈320;第二气液过滤网330;通孔340;环形压板410;条形压板420;第三气液过滤网430;混合气体1;从装配间隙溢出的混合气体2;制冷剂气体3;液态润滑油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和图3,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油分离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设置在腔体内的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制冷剂气体、润滑油的混合气体依次流经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进行分离。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出气口122和回油口。进气口111设置在壳体顶端,进气口111和回油口设置在壳体底端。一级分离结构与进气口111连通,一级分离结构包括若干相连通的流道,相连通的流道方向相反,混合气体在流道连通处发生碰撞分离并减速。二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一级分离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二次过滤。三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二级过滤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三次过滤,三次分离后的混合气体由出气口122排出。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分离出的油体通过回油口排出。上述油分离装置,离心压缩机运行高、低压工况时,一级分离结构起到降低流速的效果,满足离心压缩机运行时工况变化的需求,适用范围广。采用降速式碰撞分离和过滤分离相结合原理,能够有效分离制冷剂气体、润滑油的混合气体。壳体可选为圆柱形,具体地,壳体包括底板110、顶部的法兰120和筒体130,筒体130即壳体的侧壁。底板110、顶部的法兰120和筒体130围成一个腔体,进气口111和回油口设置在底板110上,法兰120为环状,其中心孔为出气口122。

底板110为圆形、薄片、实心类零件,筒体130为圆柱状零件,法兰120底面与筒体130焊接,起支撑作用。底板110对外有阻挡混合气体的作用,对内有收集液态润滑油作用,并通过回油口,引导液态润滑油回到油箱。具体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环形的导流板210。筒体130与最外侧的导流板210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导流板210之间均形成轴向流道220,相邻的轴向流道220相连通,筒体130与最外侧的导流板210在壳体底端形成进气口111。所有轴向流道220组成迷宫分离流道。回油口包括一级回油口112,一级回油口112设置在壳体的底端且与轴向流道220连通。轴向流道220数n与一级分离效果成正相关,即n越大,一级分离效果越好。但是,n一般取2~6,因为当n过小时,混合气体碰撞次数减少,分离效果下降;当n过大时,虽然混合气体碰撞多次,保证了分离效果,但也大幅降低了混合气体动能,甚至部分混合气体速度减小至0,滞留在轴向流道220中,造成阻塞;或与后续进来的混和气体冲击,形成涡旋,进一步恶化流道气场。进一步地,为了装配、检测方便,如图2所示,轴向流道220宽度应相等,即d1=d2=d3=d4,而在混合气体不发生滞留的前提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出气口(122)和回油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混合气体依次流经的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与所述进气口(111)连通,所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若干相连通的流道,且相连通的流道方向相反;所述二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一级分离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所述三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二级过滤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混合气体由所述出气口(122)排出;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分离的油体通过所述回油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油水分离器图解

1.一种油分离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出气口(122)和回油口,其特征在于隔油池,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混合气体依次流经的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与所述进气口(111)连通,所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若干相连通的流道,且相连通的流道方向相反;所述二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一级分离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所述三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二级过滤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混合气体由所述出气口(122)排出;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分离的油体通过所述回油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环形的导流板(210),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导流板(210)之间、相邻的导流板(210)之间均形成轴向流道(220),相邻的轴向流道(220)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导流板(210)在壳体底端形成所述进气口(111);所述回油口包括一级回油口(112),所述一级回油口(112)设置在壳体的底端且与轴向流道(22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端内侧面设置有碰撞分离结构(230),所述碰撞分离结构(230)为环形的圆弧凹槽结构,所述圆弧凹槽结构设置在两轴向流道(220)相连通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向流道(220)数量为2~6个。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向流道(220)的宽度相等或从外向内渐宽。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过滤结构设置在一级分离结构内侧,且形成二级过滤流道,所述二级过滤流道与最内侧的所述轴向流道(220)连通。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连冬,张治平,钟瑞兴,刘增岳,蒋彩云,周义,蒋楠,陈玉辉,欧阳鑫望,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我是这个专利的主人

油水分离器|隔油池|除渣隔油一体机|全自动油脂分离器|-选快霸-好品质-值得推荐的国际品牌

阅读113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