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360扫地机器人S7的详细图文评测,笔者为您详实、全面地展现S7性能和细节,为您选购扫地机器人提供辅助参考。
2019年2月,在IoT智能产品领域频频出手的360公司,适时推出了其扫地机器人产品系列的最新力作:S7。
凭借优秀的外形设计、丰富的功能以及强悍的性价比,S7立刻成为关注的焦点。不仅如此,S7还悄悄在国外拿到了消费者满意度**名。
那么这款产品的真实表现到底怎样呢?它性能如何?又是否值得入手呢?
为了弄清真相,为有意向购买的读者提供意见参考,笔者成功申请了S7的产品测试机会并进行了客观、详实的测试分析。
下面,就请您观看笔者带来的360扫地机器人S7详细测评。
-------------------------------------------------------------------------------
(一)开箱静态体验
360扫地机器人S7由坚固的双层纸箱包装,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暴力搬运。内层纸箱配有宽大提手,方便提拎。
纸箱正面印有产品外观和产品名称机器人工厂,整体设计美观大方:

包装箱上印有产品信息:
打开包装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白色信封:
信封里包含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快速使用指南等纸质材料:

掀开上层纸板,我们便看到了扫地机器人主机的真容。主机中央圆形凸起的部分是雷达盖碰撞开关,它的作用是保护下方珍贵的LDS激光测距传感器。
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360在包装上专门为这个部分加装了软性保护。可以说非常用心和细致了:
主机正面图:
360扫地机器人S7的主机尺寸为:350*350*100mm,重量为3.68kg。白色机身配以香槟金色的圆环点缀,整体配色简约而美观。
拿出主机,便露出下方的水箱和拖布。360扫地机器人S7被设计为智能扫拖一体机,笔者会在后边的章节对拖地环节进行单独论述。
注水口位于水箱右侧,宽大的黑色橡胶塞提供了很好的密封性:

水箱上贴有操作步骤示意图,一目了然,轻松学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主机底部是什么样子:
(特别提示:由于主机顶部的LDS激光测距传感器非常娇贵,所以当您倒置扫地机器人时,请一定注意保护顶部传感器,避免直接重压,笔者这里是将纸箱上层盖板垫在下方的)
上图便是主机底部的样子,对于它的几处构件,笔者均作出的数字标识,它们分别是:
1:起尘刷
2:万向轮
3:防跌落传感器(4个)
4:主刷
5:主轮
6:产品铭牌
--------------------------------------------------
产品铭牌细节图:
360扫地机器人S7采用可浮动中刷设计,当遇到地面凹陷或者凸起时能更好的随地势变化而变化,扫得更彻底更干净。
其实理解成越野车就明白了,底盘悬挂行程大,道路通过性强,就这个意思。

像家里这样的椅子,一开始笔者还挺担心那条横木会不会绊住S7,结果S7很轻松就跨越过去了。
这个是万向轮,S7能够灵活转向全靠它了。

S7底部分布着4个防跌落传感器,可以通过红外信号反射回来的时间判断前方是否有路,避免跌落损伤。
实景演示: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TOF沿墙传感器和碰撞栏:

通过TOF沿墙传感器、碰撞栏与LDS激光测距传感器三者的协作,就可以让S7智能识别障碍物,合理规划清扫路线,扫得彻底不遗漏。
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动图来观察S7的工作原理:垃圾被起尘刷扫入机身腹部,然后再经过主刷的归拢和整理,最后被吸入集尘盒内。
其实这原理吧。。。还真跟咱们的城市清扫车差不多:

S7的主刷组件结构设计合理,拆卸清理都很方便。
使用时间久了,主刷上难免会缠绕上毛发等丝状物,此时便可以用机器内置的除尘刷(自带锋利刀片)清理刷毛上的缠绕物。
S7的集尘盒位于主机盖板下方,拿取很方便。
集尘盒设计规整,接口处贴有黑色密封条,保证粉尘不外泄。

集尘盒配备了大尺寸的HEPA滤网(High air ),可提高S7排气口的空气质量,一定程度上避免S7工作过程中空气的二次污染。
集尘盒、滤网均可用清水冲洗。

这个是位于主机上的充电极片:
和它对应的是充电座上的两个横条形充电极片。
S7充电座三围尺寸是:255*130*67mm,额定功率22.8W。
在充电座上方的特征码区域,贴有图文并茂的安装使用说明:
充电座背面设计有线槽收纳盒,可将过长的电源线收纳其中,防止被主机拖拽,引起充电座断电。
一套完整的360扫地机器人S7,包含如下物品:
主机*1,充电座*1,水箱*1,拖布*1,资料信封(说明书、合格证、快速使用教程)*1,除尘刷*1,电源适配器*1。
S7的开箱及静态体验就介绍到这里了,下面让我们开始第二部分吧!
-----------------------------------------------------------
(二)实际使用体会
(1)扫净度测试
S7具备3个吸力档位,分别是静音 / 标准 / 强力(MAX)。官方给出的数据**可提供的超大吸力。
下面请看笔者做的扫净度测试:
选取纸屑(代表轻质量垃圾)和玉米粒(代表重质量垃圾)作为参照物,均匀铺洒于测试地面,采用手动模式控制S7直线前进,
一次性通过测试地面,观察参照物的扫净程度。


测试结果如下:S7一次性通过测试地面后,地面只剩余一粒玉米(怀疑是被除尘刷打飞了所以没吸走)。
再进行第二次测试,分别在地砖、木地板和地毯上铺洒参照物进行一过性扫净度测试:

结果如下:地砖和木地板的一过性扫净度100%,地毯上仅剩余1粒玉米。

结论:
考虑到扫地机器人工作模式是按照规划路线来回清扫的,可以认为那粒被遗漏的玉米粒很大可能性会被返程的S7“带走”。
所以笔者给出的S7扫净度结论是:良好和可靠。
(2)测测S7的“智商”
作为360扫地机器人最新力作的S7,不仅要“扫得干净”,还得能“扫得聪明”才行。
结合官方的宣传资料,其智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LDS+SLAM
S7配备了LDS激光测距传感器,结合SLAM算法,还有沿墙传感器的加持快霸机器人,可以在清扫前绘制房屋地图(APP端实时呈现),做到清扫彻底不遗漏。
(小知识:SLAM的全名叫做 and ,翻译过来就是同步定位与建图。用“一边…一边…”造句就是,一边计算自身位置,一边构建地图的过程。)
这是笔者找的一段2D SLAM演示动画(不是S7的演示):

从实际工作中的地图描绘效果来看,S7的地图建模还是挺规范的:
地图建模准确,下一步清扫才能“面面俱到无遗漏”。
2、防跌落
S7配备了4个防跌落传感器,在本文**章节已经有过介绍。
实际测试来看,很靠谱。(效果演示见**章节)
3、高度保护
S7高度尚可,钻床底清扫这种事,一般还是能胜任的。为了保护娇贵的LDS激光测距传感器,
S7在传感器外层配置了压力碰撞感应罩:

这个保护罩一旦受到碰撞和压迫,就会触发传感器,S7便会做后退回避动作,保护自己:

有了这个聪明设计,我们就不怕S7把自己磕得“头破血流”了。
4、感受贴边清扫的精准度
在TOF沿墙传感器、LDS激光扫描和碰撞栏自主学习的三重加持下,S7能够实现比较精确的“贴边扫”效果。
无论是画方:

还是画圆: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嗯。。。

5、功能日趋强大的APP
S7配备有专门的APP用来实现更丰富和强大的功能。
绑定设备操作简单方便:
通过APP联网远程控制S7,可实现智能分区、更换语音包、遥控模式、定时清扫、查看耗材损耗等高级功能。
通过多日的测试,笔者认为用APP遥控指挥还是很方便的,而且主机响应速度比较快。测试过程中没有遇到软件故障。
对于不想让S7进入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软件里设置禁区,手指轻轻一拖一划就可以控制S7的活动范围。
设置禁区后,S7工作路线对比图:
测试期间经历了两次系统固件升级,看来官方也很重视用户的反馈,让这个APP日趋强大和完善。
(3)湿拖能力
作为一台扫拖一体的扫地机器人,S7的湿拖能力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便来看一看。
S7的水箱和拖布采用魔术贴+固定条连接扫地机,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轻轻一拉一盖,拖布安装两秒搞定:

S7在装上水箱后会自动进入拖地模式,无需人工干预。
会有提示音“进入拖地模式”,并伴有信号灯闪烁:

S7的箱设计了两个渗透孔。工作时,可以令拖布保持合理的含水量,避免拖过的地方存水过多。

通过下方截图不难看出,S7经过处水痕很浅,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变干了。说明S7对拖布的含水量控制得很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拖地结束后,扫地机器人会自己回去充电,此时要记得取下水箱。否则拖布一直是湿润的状态,对充电区域的木地板不好哦。
(三)噪音测试
作为日常需要经常使用的扫地机,噪音的控制也非常重要。不然太吵影响正常作息就不好了。
对此,笔者专门进行了扫地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噪音对比。
由此可见,S7的控噪水平还真是不错。和官宣数据比较吻合:

(四) 总结
长达两周的连续深度使用测试,S7向笔者充分展现了它科技性与智慧性的功能设计。在路径规划、手机操控、越障避障能力、扫净度等方面都给笔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总体来讲,360扫地机器人S7设计出色,功能丰富无人洗地机,尽管一些小细节还有待完善,不过瑕不掩瑜,应算是一款有着上佳表现的良心IoT产品。
最后,偷偷告诉你~目前618期间,原价两千多的S7现在到手最低价只需1499元。
图文来自360社区用户:墨文
无人机器人|无人驾驶洗地机|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清扫车|德国无人机器人|-选快霸-好品质-值得推荐的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