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选用扫地机器人?

2023-09-09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覆盖率是清洁率高低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

随着扫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扫地机器人已经由随机碰撞模式逐渐向路径规划模式转变,就连部分低端机型也开始使用路径规划功能,但功能的完整性依然参差不齐。

机器人SD1200W-1.jpg

随机碰撞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机重复清扫之前扫过的地点,来保证最终的清扫效果,不过其耗时相对较长。路径规划通常使用“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简称SLAM),机器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周围环境如何,进而得知下一步该如何自主行动。常见的机器人SLAM系统有两种形式: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和基于视觉的VSLAM。两者其实并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只是视觉SLAM在光线不好的时候会出现识别稍差的情况,比如黑暗的床底等。消费者在选择时可以根据自家的居家环境选择,如果有镂空的床底需要清扫,选择激光定位导航的样品较为合适。

目前扫地机器人已经有不少“混搭”路径规划设计。多种技术各自取长补短,大大增加了环境适应能力。

扫地机器人的虚拟墙设计有一定实用性

如果家中家具布置非常复杂,且只想用扫地机器人清扫宽阔地带的地面,可以选择带有虚拟墙的样品,虚拟墙可以限制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范围。虚拟墙分为电子虚拟墙和磁条式虚拟墙。

电子虚拟墙可以发射红外线信号,防止扫地机器人进入用户不想让其进入的空间,扫地机器人会把它当作“墙”,碰到了就会掉头、转弯。电子虚拟墙放出的虚拟“墙壁”是一个扇形区域,距离虚拟墙越远的地方,扇形面积越大,精准度也有所降低。一般电子虚拟墙都有长度限制,大部分在3米左右。好处就是随拿随用,比较方便。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